鑒證科 | 《貓貓的奇幻漂流》:在末日中尋找生命尊嚴
鑒定對象:《貓貓的奇幻漂流》
上映日期:12月28日
世界末日什么樣?這個或許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思考過的問題,由一部僅僅20人的小團隊耗時6個月打造的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給出了答案。
影片以黑貓凝視水中倒影的鏡頭開場,森林深處明顯是人類滅絕后留下的斷壁殘垣成為故事的無聲注腳——文明的締造者已淪為沉默的旁觀者,本是配角的動物卻成為存在的主體。這種視角的倒置打破了人類中心主義敘事,也讓這部以貓為主角的電影跟其他以“世界破破爛爛,小貓縫縫補補”為主題的治愈系動物電影有了根本的不同。
生命的本質是平等的,沒什么比人類先于動物在洪水災難中消失更能證明這個道理。殘存的動物憑借生存本能找到了自己的“諾亞方舟”,黑貓、水豚、狐猴、拉布拉多犬、蛇鷲,五種各不相干的動物被迫同船。水豚隨遇而安,這種近來為人類所追捧的網紅動物有著天生的躺平邏輯,能躺著絕不站著。同樣不內耗的拉布拉多犬,則跟不需要社交的水豚不同,它是全方舟里對關系最為依賴的動物。喜歡搜集小物的狐猴是貪婪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代表,但被迫進入方舟小社會的它最終將實現從本我到自我甚至超我的升華。而外表冷漠內心溫暖的蛇鷲是整個方舟里最有道德感的存在,它為了拯救黑貓甚至甘愿被同伴放逐。
作為主人公的黑貓,在影片中更像是觀察者和反應對象——對危險本能躲避,對生機奮力追求,方舟上其他動物所散發的善意則讓它作為貓科動物的警惕本能逐漸放下。其在漂流過程中經歷的恐懼、孤獨與互助,恰似人類被拋入社會的個體成長過程。
有意思的一點是,方舟并無真正的領導者。原本最可能承擔這一角色的蛇鷲因為被同類折斷翅膀而失去動物最重要的“武力值”,其他動物里,“恰好”也不存在處于食物鏈頂端的危險捕獵者。相反,水豚和拉布拉多犬的存在,恰當地平衡了群體面對世界末日的焦慮感;狐猴利己卻并不危害他者,事實上,其搜集的鏡子等小物也是群體在生存困境中掙扎時為數不多的樂趣來源;黑貓在多次溺水后學會游泳和捕魚,成為群體食物的提供者;高貴的蛇鷲則更像是一位精神把舵人,其對利弊和道德的權衡事實上決定了方舟終將駛向何方。這一切導致身處末日的方舟,實際上也是個體與個體和諧相處的“伊甸園”。
影片的結局無疑是悲傷的。洪水退去沒多久便卷土重來,影片前一個多小時動物們為生存所作的所有努力似乎都成為泡影。但有一點跟開頭不同的是,這一次,面對末日時,它們身邊有了伙伴。在這一點上,導演兼編劇的金茲·茲巴洛迪斯既殘忍,也充滿仁慈。或許,他也在借此揶揄迄今仍無法擺脫爭斗與戰爭的人類社會——自然是如此隨機和無情,不同物種的動物尚知道攜手渡過難關,自稱智慧生物的人類呢?
影片以一種極簡的形式完成了一場深刻的哲學思辨。當人類消失,動物們以最本真的生存姿態書寫了一部超越語言的存在主義史詩。其價值并不局限于對生態危機的警示,更在于揭示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生命本身終將消失,但生命的尊嚴,永遠存在于對深淵的凝視與對他者的溫柔回應中。
文 | 記者 李麗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