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娛樂圈接連因為國際獎項而掀起波瀾——東京電影節白百何控訴“還可以這樣操作”與威尼斯電影節辛芷蕾憑“扯頭發”拿獎質疑,兩個爭議的當事人均及時發聲,都引發網絡熱議。當娛樂圈的爭議回應越來越像流水線上的標準化產品的當下,白百何與辛芷蕾用各自的方式,讓觀眾看到了明星標簽背后的“活人感”,更展現了演員與獎項之間應有的健康關系——獎杯值得尊重,但不能讓它成為前行的負擔。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白百何主演的電影《春樹》入圍東京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卻在頒獎前被通知提前回國。3日,白百何在社交平臺上一句“還能這么操作…”配上三個捂眼、捂耳、捂嘴的表情,引發網友對東京電影節獎項公正性的猜測。5日,該片斬獲最佳男主角。6日,她又用長文回應表示,自己是對《春樹》劇組的有些做法不滿,指控導演邀其救場卻過河拆橋。
7日,在電影《日掛中天》上映首日,辛芷蕾發長文回應“運作”質疑,用六個連問否認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角靠資本運作。她強調“扯頭發”鏡頭只是整部作品和角色表達的一小部分,表演需看全貌,并質問“若可運作為何14年才運作一個獎”。這種不回避、不躲閃的態度,展現出新生代演員的自信與獨立思考。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白百何和辛芷蕾的“說出來”,實際上承擔著不小的風險。前者可能影響未來與國際電影節的關系,后者則可能被解讀為新片宣傳的炒作。但正是這種承擔風險的勇氣,讓她們的表達更具價值。
很多網友面對她們的發聲也表示“很剛但很真實”。她們的表達方式或許不同,但都打破了以往藝人面對爭議時“一律不回應”、“冷處理”或“僅由工作室發官方聲明”的慣例。在過度包裝的娛樂圈,觀眾渴望聽到創作者的真實聲音,而非千篇一律的官方辭令。所以,她們的這種真實,恰恰是當前娛樂圈最為稀缺的品質。
此外,從行業角度來看,這些爭議和回應也是影視行業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白百何揭開獎項背后的暗流,辛芷蕾探討表演評價的標準,她們的主動發聲為行業提供了難得的討論契機。只有當從業者開始公開討論獎項的公正性、藝術的純粹性時,行業才能建立更健康、透明的評價體系。辛芷蕾在長文中寫道:“獎杯我會好好收著,然后放下它,繼續往前走。”這句話或許道出了演員與獎項最理想的關系——尊重但不迷信,珍惜卻不止步。 畢竟,獎杯會蒙塵,但對表演的熱愛永遠不會。觀眾最終記住的,從來不是演員拿了多少獎,而是他們留下了怎樣的角色。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最新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